俄羅斯確實創建了一個新的軍事部門,負責監督無人系統的生產、操作和測試,以及使用這些系統的戰術和技術。該部門被稱為無人系統部隊(USF),隸屬於俄羅斯空天軍。
圖片版權©️
「新三才編譯首發」無人機威脅不再侷限於烏克蘭戰場。在整個西歐,人們在機場、能源設施和軍事設施附近發現了未攜帶武器但行跡可疑的無人機,這引發了人們對俄羅斯策劃混合行動的擔憂。近幾個月來,來自波蘭、比利時、丹麥、德國、挪威、瑞典和立陶宛的報告加劇了北約各國首都日益增長的不安情緒。
9月份,警報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大約20架俄羅斯無人機在烏克蘭境內偏離預定目標,越過目標進入波蘭領空。此次入侵迫使四個機場暫時關閉,北約戰機緊急升空應變。數架無人機被攔截並摧毀,這一事件成為自全面戰爭爆發以來最嚴重的盟軍領空侵犯事件之一。對許多安全分析家而言,這鮮明地提醒人們,歐洲防空系統的脆弱性遠不止於烏克蘭境內。
在前線,烏克蘭通常面對的是攜帶爆炸物的小型短程無人機。然而,歐洲的擔憂主要集中在航程超過1000公里的大型遠程無人機上,其中包括俄羅斯的「格朗-2」(Geran-2),它是伊朗「沙赫德-136」(Shahed-136)的升級版。一些誤入波蘭境內的無人機已被證實屬於此類遠程無人機,這表明它們能夠越境並可能襲擊北約領土深處的戰略目標。
然而,或許最令人擔憂的發展是,不明身份的「民用無人機」出現在歐洲各地的關鍵基礎設施附近。它們的來源不明;它們可能來自歐洲境內,也可能來自近海船隻,或由代表外國情報機構的秘密人員操控。比利時——北約總部、歐盟機構所在地,以及數十億歐元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所在地——已記錄到多起在機場、港口和軍事區附近出現無法解釋的無人機目擊事件。英國甚至已部署皇家空軍反無人機專家協助比利時當局評估威脅。
這些緊張局勢正值烏克蘭與俄羅斯和平協議的外交努力陷入僵局之際。談判普遍被認為“處於停滯狀態”,不時有傳言稱談判取得突破,這促使政治博彩市場和分析人士紛紛猜測可能的結果——然而,至今仍未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持續的不確定性加劇了局勢的不穩定性,也強化了歐洲必須為應對長期混合壓力和不斷演變的軍事風險做好準備的意識。
對北約規劃者而言,核心挑戰在於如何應對數十架甚至數百架無人機同時出現的情況。每次都依賴戰鬥機既成本高昂又難以在後勤上實施,尤其是在無人機技術變得越來越便宜、靈活且易於部署的情況下。
為此,一些國家正在轉向自動化防禦系統。波蘭和羅馬尼亞已開始部署美國製造的「梅羅普斯」(Merops)系統。該系統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偵測敵方無人機,並派遣攔截無人機攻擊目標,即使在嚴重的電子乾擾下也能有效攔截。丹麥也已採用該系統。北約官員表示,該系統彌補了識別低空慢速飛行器(這些飛行器經常能躲過傳統雷達偵測)的關鍵漏洞。
這些部署標誌著北約希望在其東翼建構的全面防空系統網路的第一階段。駐歐美軍指揮官正在推動建構一個適應性強的架構——一個由整合感測器、指揮中心和快速反應系統組成的網絡,能夠隨著新技術的出現而不斷整合。同時,歐洲各國政府正在討論建造覆蓋整個歐洲大陸的「無人機牆」計畫。如果資金和政治支持到位,這項協調一致的防禦體係預計將在2027年投入使用。
無人機戰爭的發展速度直接受到烏克蘭衝突的影響,衝突雙方都在即時測試新的無人機設計和應對措施。尤其是俄羅斯,正在部署日益複雜的型號,配備改進的光學元件、噴射引擎和更具彈性的抗干擾系統。在許多北約官員所描述的一場無情的技術競賽中,歐洲現在面臨著在戰場已擴展到其天空之上的領域保持同步並保持領先的挑戰。
(新三才編譯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