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普丁和習近平尋求與川朗普合影時,這不僅僅是外交手段——而是透過形象進行他們那對自己國家人民的控制。這兩個人成長於充斥著宣傳和控制的共產黨體制之中,比大多數西方領導人更了解照片的力量,形像不再是裝飾,而是統治。
共產主義的控制基因
對形象的執著深植於俄羅斯和中國的政治基因。從蘇聯時代到現代北京,官方照片始終是意識形態的武器。毛澤東精心擺拍的肖像、約瑟夫·斯大林經過修飾的照片以及習近平完美無瑕的公開露面,都服務於同一個目的:將領導人的形象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習近平領導的共產黨正是這門藝術的高手。每一次握手、每一次會面、每一個鏡頭角度都經過精心設計,旨在強化他的絕對權威和黨的歷史合法性。當他與川普並肩而立時,傳遞給中國民眾的訊息清晰明了:中國已經崛起;其領導人與美國平起平坐。
在莫斯科,普丁延續了蘇聯的宣傳傳統——儘管已更新至數位時代。他的形象充滿了象徵意義:堅韌的戶外運動家、果斷的戰士、全球政治家。與川普的合照恰好契合了這個神話,暗示著與美國平等的世界地位,即便政治現實遠非如此。
宣傳策略
在俄羅斯和中國兩國,宣傳不僅操控大眾認知,更為統治合法性而定義。俄羅斯和中國的官方媒體都利用這些合照機會,炮製勝利和認可的敘事。普丁與川普會面時,俄羅斯電視台將其解讀為俄羅斯全球影響力的體現。習近平與川普會面時,中國媒體則著重強調對中國領導人的“尊重”,而對任何衝突都避而不談。
這種對影像的操縱並非自發,而是策略性的。共產主義思維強調信仰的統一和情感的凝聚力,而非經驗真相。圖像成為凝聚大眾的工具-證明領導人體現了國家的力量和道德的正確性。
正如歷史學家安妮·阿普爾鮑姆(Anne Applebaum)曾論述蘇聯宣傳時所寫的那樣,「圖像永遠比事件本身更重要。」這種邏輯在習近平和普丁的政權中仍然存在。
從阿拉斯加峰會到亞太會議無任何協議
2025年8月15日,川普在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會見了普丁——這是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美國首次以這種方式接待俄羅斯領導人。從一開始,這次會晤就更像是一場作秀而非外交:紅毯、戰鬥機飛越、兩位領導人並肩而行。特朗普稱峰會“非常富有成效”,並達成了“許多很多共識”。然而,會晤最終並未達成任何正式協議,烏克蘭沒有停火,也沒有任何實質進展。後來川普承認: “我們沒能達成目標。”
另一方面,普丁面帶微笑地離開——這使得他在國際上的孤立有所緩解,也提升了他在民眾中的形象。俄羅斯官員將這次會晤的表象視為勝利。普丁獲得了與川普拍照的機會、聲望,甚至可能還有談判籌碼;川普卻一無所獲。烏克蘭的戰爭仍在持續;潛在的權力平衡仍然穩固。
川普和習近平將在韓國釜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舉行會晤。在會晤前,川普表示相信雙方“正在達成協議”,並重點提及了貿易、稀土、大豆和芬太尼等議題。但即便如此,分析人士警告說:“全面協議仍然遙遙無期。”
塑造形象為統治根本
儘管媒體大肆報道,這些會晤往往缺乏實質內容。其真正的作用在於心理層面的表達:強化了國內外的權力感。在「感知即權力」的體系中,一張照片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一份條約。
習近平和普丁都深諳此道。他們受共產主義影響的政治文化重視形象與資訊的統一,而非公開辯論或透明度。每一張照片都講述著一個預先設定好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他們永遠是強大的、堅定的、高人一等的。
舊鐵幕由高牆和武器構成,新鐵幕則由敘事構成。當西方爭論真相時,獨裁者們正在精心策劃統治武器。他們與川普的合照並非僅僅是瞬間;它們是持續資訊戰中的武器──一場爭奪21世紀真理、權力與威望定義權的戰爭。
因此,普丁要求川普在阿拉斯加為其安排一場精心策劃的峰會,使得他在國際上的形像大增,並讓俄國人更認為普丁的重要性。 而習近平在釜山籌備與川普的會晤時,外交並非首要考量,而是合照。這關乎控制, 這是共產主義思維在數位時代的現代化版本:認為如果你能塑造形象,你就能塑造世界。
